2012 年 03 月 08 日

人類視覺的發展是一種極度複雜而且精密的過程,首先必須由胚胎的神經系統分化出功能健全的眼睛,將外界的影像清晰投影在視網膜上,再由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轉換為神經傳導的電波,經由視神經系統正確傳輸至負責視覺的大腦中樞,大腦就像電腦的中央處器一般,將神經電波再度轉變為可以認知的影像,任何一部分發育異常都會引起不同的視覺障礙,要達到正常的視覺除了必須有正確的遺傳基因外,適當的外在環境視覺刺激也是不可或缺的。

父母通常都希望醫師能夠將小寶寶的視力量化,例如視力是否達到壹點零的正常標準,但是實際上新生兒及嬰兒的視力由於身體及智力的發展未臻成熟,往往只能做到視力品質的評量而無法量化,一般來說,視力的量化必須等到三至四歲左右才能做到,視力如同身高、體重有一定的生長曲線,四歲時約0.6的視力,五歲可達0.7至0.8,六歲則必須是0.8以上才算正常。

對於新生兒視力品質的評量,可以分別藉由父母及醫師來進行。父母主觀的評估可從出生後幾天開始,新生兒對於強光會產生閉眼反射動作,實際上胎兒從懷孕31週之後瞳孔對光就已經有反應了,但是新生兒瞳孔非常小不容易觀察,因此藉由強光眨眼的反射,可以對新生兒視力做初步評估。

出生6週後,父母可以開始感受與小寶貝四目相視時來電的感覺,說得具體一點,這個時後的嬰兒已可穩定注視外在的花花世界。

出生2-3個月後,嬰兒對於外界較明亮且色彩鮮豔的玩具開始產生興趣,這時父母可藉由一些安全玩具幫助嬰兒視力發展。

除了視力之外,新生兒及嬰兒的眼位也是大家關切的問題,父母總是擔心是否小寶貝有鬥雞眼或者外斜視,實際上在出生六個月前大約只有1/3的嬰兒是正視眼,但是在出生後滿六個月時,應該都要達到正視眼的要求,如果依然存有眼位不正,那就屬於不正常發育,應該就醫檢查。

醫師方面可藉由特殊檢查及工具的輔助進一步評估新生兒的視力品質,如黑白相間的長條色帶可刺激新生兒及嬰兒產生相反方向的眼球震顫反射,也可利用影像刺激於頭部外側記錄大腦皮質的反應,另外醫師也可藉由理學的檢查窺知一二,其中有幾點重要的表徵往往代表著新生兒視力品質不佳:

眼球震顫:眼球靠著六條眼外肌來轉動,當視力不良時,六條肌肉群龍無首,互相抵抗,如同發抖般震顫,是視力不良的重要徵兆。

眼球游移:眼球無法對目標固視產生游移的現象也是視力不良的現象。

對於熟悉的人或物缺乏反應:例如母親接近或喜歡的玩具接近並無愉悅的表情,相反的,對於強光或是聲音卻相當敏感。

不斷重覆按摩或敲打自己的眼睛:由於視網膜對於外力會有閃光 的感覺。因此,視力發育遲緩的嬰幼兒往往藉由外力產生光感來滿足自己對於視覺的渴望。

新生兒或嬰兒因為情緒性的哭鬧、睡眠、或專注力有限,對於醫師或父母來說,要準確評估視力是一種挑戰,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的評估失敗而放棄,反而應該像拼圖一樣,一次一次來接近評估的目標,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問題,才能夠爭取治療的時效。

    回覆 # 1F
    2022-12-28 11:13:41 發表

    Great website. Lots of useful information here.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ideal world shopping

    回覆 # 1F
    2022-12-24 10:38:07 發表

    Thank you for great informa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live/

    回覆 # 1F
    2022-12-08 17:42:42 發表

    We always follow your beautiful content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回覆 # 1F
    2022-12-02 23:01:00 發表

    We always follow your beautiful content,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