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性白內障是每個銀髮族必須面對的問題。老年性白內障是導致老年人失明及視力減退的主因,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率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有統計指出其盛行率在65-74歲人口中為50%,在75歲以上為70%。在所有白內障患者中老年性白內障佔了大多數。

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是多重因素的且至今還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水晶體本身老化有關。水晶體隨年紀增長,會增加重量及厚度,但調視能力卻降低,新形成的纖維往中央水晶體核壓迫變硬,化學成份的改變造成水晶體蛋白的變性及色素增加,減低了水晶體的透明度,造成了水晶體的混濁。臨床上老年性白內障可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後囊下白內障三種型態。

一.皮質性白內障:

水晶體皮質內離子的成份改變及水晶體纖維的含水增加會導致皮質混濁。皮質性白內障通常是兩側而且經常沒什麼症狀,對視力的影響取決於混濁的位置是否阻檔到視軸。皮質性白內障根據病程的進展可分為以下幾期:

初發期:早期水晶體混濁多出現在周邊部,形成灰白色楔狀混濁,尖端向瞳孔中心。此時水晶體大部分仍然透明,且瞳孔區尚未受影響,所以一般不影響視力。

膨脹期(未熟期):水晶體皮質因吸收水份而膨脹,虹膜會被往前推,前房會變淺,這時容易發生急性繼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成熟期:水晶體膨脹現象逐漸消失,前房又逐漸恢復正常,但水晶體全部變混濁。此時是白內障摘除手術最好的時機。

過熟期:成熟時白內障之後,水晶體皮質分解液化成乳狀物,水晶體核下沉。整個水晶體的體積縮小晶體囊皺縮,水晶體核下沉,稱為Morgagnian Cataract。水晶體皮質滲出到前房會引起過敏性葡萄膜炎或晶溶性青光眼的併發症。

二.核性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從水晶體中央的胚胎核開始,漸漸向周圍的成年核發展,呈黃褐色混濁,愈近中央部份混濁越深。此種白內障發展極為緩慢,經常兩側發生,且對視力影響不大,可以保持相當久的良好視力,對看遠視力的影響比看近視力大。

核性白內障因為水晶體核硬化造成屈光指數增加,會造成近視度數明顯增加,所以會使有些老花眼的人,突然可以不戴老花眼鏡也可以看書寫字,稱為”第二春視力”,事實上這只是老年核性白內障發展過程出現的暫時現象。隨著水晶體的混濁,視力還是會繼續下降。另外因水晶體核及皮質屈光指數急遽改變,會造成單眼複視的現象,而水晶體核的逐漸變黃色會導致對色彩區別能力降低。

三.後囊下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發生的年紀比核性或皮質性白內障還年輕,水晶體混濁的位置在後皮質層且經常位於視軸上,所以輕微程度也會造成視力的影響。

患者會抱怨在強光下會有眩光及視力模糊,因為瞳孔的收縮(如強光下,視近物的調視作用及點縮瞳劑)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被位於視軸的白內障阻擋,所以視力降低。除了老年性的原因外,此種白內障還會出現在因外傷,服用或局部點用類固醇藥物,發炎及游離輻射等情況。後囊下白內障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水晶體上皮細胞生長且向後移行至後囊及後皮質層,且異常增大造成混濁。

目前為止,並沒有藥物證明可以延緩、預防或治療白內障,市面上的治療白內障眼藥水,只是心理作用,充其量是看看能否延緩白內障進行的速度,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方式。當白內障的程度影響了視覺功能及品質時,就是考慮手術的時機了,視力不是唯一的指標,也不管白內障是否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