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03 月 08 日

最近看到一則漫畫,諷刺台灣地區細菌抗藥性超高。畫的是一位賓拉登模樣的闖入者,舉槍對著細菌研究室的台灣醫生喝到:「快交出你們抗藥性世界第一的細菌來!」

為什麼細菌會抗藥?這和抗生素不當使用有何關連?一般民眾對這些問題的誤解,導致家長排斥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是醫療史上,功德無量的發明,它是人類對抗傳染病威力最強的武器。當然,武器好,還需要用得妙,讓我們充份瞭解這種武器功能和特性,將它用得恰到好處吧。

※ 救命的抗生素

沒有抗生素的時代是非常悲慘的,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大陸流行黑死病,又稱鼠疫。病原是一種藉由鼠類宿主傳播的細菌。當時罹病者無藥可醫,傳染力又強。卡謬的名著「瘟疫」,生動地描寫從樓梯間一隻死老鼠開始,最後摧毀整個城市的恐怖過程。根據統計,中世紀的歐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黑死病。中國也沒有倖免,1894年中國鼠疫大流行,折損將近10萬人口。民間信仰的保生大帝,據說是撲滅鼠疫的醫生。

抗生素發明之後,人類的歷史改觀了,再也沒有毀城滅口的瘟疫。20世紀初,磺胺劑被發現,在二次大戰期間作為傷口的消炎粉,挽救無數傷兵免於截肢和喪命。另一種殺菌效果更強,用途更廣的革命性抗生素–盤尼西林(即青黴素),在1929年被佛萊明發現。

經過十多年的試驗,終於在1940年提煉出純化的盤尼西林,此藥治療梅毒、肺炎、猩紅熱等,當時常見的感染症有效。其後鏈黴素緊接著在1944年問市,至此令人聞之喪膽的黑死病和肺結核終於遇到剋星。

※ 抗生素如何作用

所謂抗生素Antibiotic意即對抗微生物的製劑,狹義的說,主要指對抗細菌的特效藥。它的作用方式,通常是干擾細菌的細胞壁、蛋白質或核酸的生成,使細菌無法繁殖而死亡。由於細菌的構造與人體細胞不同,所以抗生素對人類而言,並非毒藥,它不會殺死人體細胞。抗生素另一特點,是它特異性很高。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四環素、胺基糖甘類、奎諾龍等幾個族群,每個族群針對特定的細菌作用,所以臨床上必須根據細菌培養的結果,來選擇適用的抗生素。

※ 何時需要抗生素?

只有發生細菌感染時,才需要抗生素滅菌。一般的感冒或腸胃炎,以病毒引起的居多,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就不應使用。近來大家相當關注抗生素浮濫使用的問題。衛生署提出「三不」口號,「不自行購買、不主動要求、不隨意停藥」前兩句即是提醒民眾,唯有醫療專業判斷需要時才使用。健保局透過嚴格審核抗生素的藥費給付,也設法限制不當用藥。

然而當孩子突然發燒或有其他不適的症狀,家長或醫生該如何判斷究竟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呢?最可靠的方法,是採取檢體作培養,例如扁桃腺炎採咽喉分泌物,敗血症作血液培養,腦膜炎抽取腦脊髓液培養。不過這些檢查並非所有基層醫療單位都能做,況且培養結果至少需要等待3至7天,如果病患症狀嚴重,不能等到結果出來再做決定。因此,臨床醫師必須根據其他客觀的證據和主觀的經驗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

嬰兒和幼童免疫力較差,比成人更容易受細菌侵犯,使病程急速惡化,因此國內外醫學文獻討論小兒何種狀況應該使用抗生素,這類議題相當熱門。綜合起來,有四大重點最需要考量:

1. 年齡:三個月以下小嬰兒發燒,細菌感染的可能性高。

2. 症狀:嬰幼兒活力不佳,不吃不喝,較大兒童有急性病容,疲軟無力,皆代表病情不輕。還有高燒39。C以上,或持續不退,細菌感染機率增加。或者局部器官發現化膿,例如扁桃腺炎、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都需要抗生素。

3. 時間:小兒發燒超過3天以上,細菌感染機會不低,應檢驗白血球。

4. 檢驗:血液常規顯示每毫升血液白血球超過13800,或其他發炎指標如ESR、CRP超過標準,皆應懷疑細菌感染。當然如果直接作血液、尿液等細菌培養,更為可靠。

※ 為什麼會有抗藥性?

首先,必須認清,抗藥性是存在細菌而非人體。許多人誤解抗藥性是帶在人身上的,以為一旦產生抗藥性,終身如此,甚至對所有抗生素都無效,這個觀念完全錯誤。

抗藥性的來源是因為細菌基因改變,所以本來會受某種抗生素攻擊的弱點不見了,甚至細菌產生酵素破壞抗生素。於是以往可被某抗生素殺死的細菌,現在產生抵抗力,抗生素失效。

抗生素使用不當,誘發細菌產生抗藥性最常見的情況有三種:1.用藥浮濫:不該用的時候用2.療程未完:不該停的時候停。3.吃吃停停:不該斷的時候斷。

抗生素治療特定的細菌感染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細菌滅絕,醫學上稱為「療程」。治療不完全就停藥,使細菌殘存,有機會產生抗藥性。此外,不同的抗生素代謝速率不同,必須按照固定的時間補充,才能保持血液中殺菌濃度。如果不按時服藥,隨意中斷,血中濃度忽高忽低,殺菌效果打折。

※ 結語

嬰幼兒感染症需要專業的判斷是否需要抗生素。正確的使用態度是:評估細菌感染,該用的時候用;治療完全,該停的時候停。寶寶生病就醫時,家長不妨主動詢問醫師處方是否含有抗生素,如果有,服藥的間隔應嚴謹遵守,才能得到最佳藥效。治療期間定期追蹤,可以評估抗生素是否有效,否則必須調整劑量或換藥。療程結束之前,也應考慮個別差異確實治癒才停藥。遵循正確使用方法,必能將抗生素用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