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03 月 08 日

真正能對後續治療或結石預防有幫助的,就要做血液和尿液的代謝物分析。所謂「代謝分析」就是要看看是否尿液中鈣、磷、草酸……過多了,或者檸檬酸根少了;或者血液中的物質增減了,這套繁複的代謝分析必須抽血、收集二十四小時小便;必要時還需先給予高鈣、低鈣或限鈉飲食,再抽血驗尿,這樣可以發現高達九成的鈣石患者的確有代謝上的異常(如表一)。根據各項異常,「理論上」各有特定的食物禁忌和藥物可配套,以矯正代謝上的異常,這樣「理論上」就可以預防含鈣結石了。

表一相信沒有幾個人能看得下去(看得懂的該是天賦異稟了),筆者是精讀推敲再三才能熟記,何況一般民眾。又為何連續用了兩次「理論上」呢?

首先,代謝分析是一種非自然狀態的結果,試想有誰會故意吃鈣又限鈣又限鈉,而且要持之以恆如一日,果真如此,何時才會產下一粒「舍利子」都還在定之天呢。

第二:有誰能嚴格遵守各項代謝異常所推演出的配套「戒律」呢?比如最常見的第二型「食物攝取鈣質過多」造成的尿鈣過高患者,必須限鈣(正常人應每天攝取鈣質一公克),那麼要限多少?限多久?有沒有副作用?會不會顧此失彼(例如反而加重骨質疏鬆症)?即使真要限鈣,除了牛奶乳酪,肉類亦富含鈣質,是不是為了結石改為吃素?其實蔬菜水果也富含草酸,在種種限制下,日子怎麼過?

第三:以現在醫學水準,對小結石的治療應是十分有把握的,結石患者在治癒後,若能每年追蹤一次,即使再長結石,應也是小結石,處理應該沒問題。所以站在可行性、有效性和經濟效益立場,泌尿醫學界並不主張對所有結石患者做全面性的代謝分析,只有對兩側或復發的結石患者才做,因為比較符合成本效益,也比較容易篩選出有意義的異常。

表一 含鈣結石的代謝分析結果

一、尿中鈣質過高(大於300mg/天)

1. 吸收性尿鈣過高(佔70﹪);腸道吸收鈣量增加

第一型(15﹪):和食物鈣量無關

第二型(50﹪):和食物鈣量無關

第三型(5﹪):腎無法吸收磷質,導致尿鈣增加

2. 腎性尿鈣過量:腎無法吸收鈣質,導致尿鈣增加

3.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

二、尿中草酸過高(大於40mg/天)

1. 遺傳性

2. 含草酸食物攝取過量

3. 腸道吸收草酸過量

三、尿中尿酸過高(大於600mg/天)

四、尿中檸檬酸根過低

五、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