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05 月 19 日

美國職籃是一項高競爭性運動競賽,對球員膝部造成重大負荷,各種跑步、轉身、切入和跳躍動作,都會使膝部半月板承受重大壓力而受傷。  

先前研究證實,一般人發生單純半月板傷害而需接受切除術的發生率約每十萬人中有61位,但各級籃球員則很常見,近來最紅的美國職籃(NBA)紐約尼克隊當紅明星控球後衛林書豪,就是因連續 2 個月頻繁上場且持久對陣,對下肢關節傷害很大,終於在 3 月底經磁振造影證實左膝半月板軟骨出現慢性撕裂傷。

相似情形在 NBA 球員並不少見。2012 年 3 月的 Am J Sports Med.期刊,報導美國學者 Yeh PC 等報導NBA的單純性半月板傷害之流行病學、發生率、風險、缺賽時間、受傷後對運動員表現的影響,並探討預估發生半月板裂傷風險的因子。

資料取自美國職籃訓練員協會的資料庫,結果在 21 個球季中,總共有 22,946 份受傷報告,其中 17,429 份與運動有關,膝部受傷(脛骨股骨關節)者共 1,671 份(9.6%)。作者鑑別出 147 位半月板裂傷,佔膝部受傷的 8.8%,佔全部運動傷害的 0.8%。

本系列病患大多數的半月板裂傷都是非碰撞性傷害,大部分的發作情形都是不明顯的,外側和內側皆然。共有 129 位單純半月板傷害,77 位為外側半月板傷害,52 位發生內側半月板傷害。這些傷害較常發生在球賽中,右膝和左膝受傷的情形相等;外側半月板裂傷造成缺賽的日數為 43.8±35.7 天,內側半月板傷害為 40.9±29.7 天,統計上並無差異。

年紀與外側半月板傷害比率顯著呈反比,30 歲以前以外側半月板傷害較常見,但 30 歲以後則以內側半月板的傷害較常見。運動員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大於 25 者,發生半月板傷傷的風險為 BMI 小於 25 運動員的 1.6 倍,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 25.0 者發生外側半月板裂傷的風險為內側半月板裂傷的 1.7 倍,但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 25.0 者則無發生外側或內側半月板裂傷上的差異。 

而就可以回到球場上的運動員而言,其中有 21 位球員(佔全部受傷球員的 16.4%,佔回競賽者的 20.4%)仍在 2010~2011 球季擔任先發球員,球場上的表現與受傷前並無差異,無論外側或內側半月板傷害都一樣,顯示傷害並未對運動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Jiuck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