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吳先生因為6、7年前罹患多囊性肝,今年初病情急轉直下,合併肝衰竭及大量腹水,他形容自己,超過10公斤的腹水,讓體重一度從68公斤升到78公斤,肚子腫得就像懷孕一樣,就連肚臍都被擠凸出來,醫師評估病況危急,應立即換肝救命,但因等待腦死肝臟捐贈實在遙遙無期,還好兒子挺身而出,捐出自己的右肝救命,讓他重獲新生。

「看到爸爸生命危急,當下就決定捐肝!」22歲的兒子在記者會上表示,爸爸因為腹水腫大,每週要到急診室抽2次腹水,當醫師建議活體捐肝移植時,他馬上二話不說推薦自己為最佳人選,經過評估後捐出自己60%,約800公克的右肝。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表示,活體捐肝手術困難度相當高,因為肝臟到處都是血管,一不小心就引起大出血,尤其傳統肝臟捐贈手術會留下3道長達40~50公分的「賓士形」的大傷口,容易增加併發症或傷口感染的機會;為了縮小傷口、降低併發症,臺大醫院團隊首度進行「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在捐贈者腹部開出5個約1公分大小的傷口進入腹腔內,進行右肝捐贈切除手術,切除手術完成後,在捐贈者下腹部切出約8公分傷口取出肝臟,接著為父親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因傷口較小、出血量少,除了減少捐贈者術後的疼痛,更大幅減低術後感染、沾黏等併發症機率,成功克服傳統手術的缺點,目前父子兩人術後皆恢復良好,創下亞洲地區進行機器人手臂活體捐肝微創手術的成功首例!


▲原本捐贈者取出部分肝臟,會在上腹部留下40公分長的「賓士形」傷痕(上圖),微創手術只開5個約1公分的小洞,且下腹部傷口只有原來的1/5,可隱藏在下腹部的褲緣內(下圖)。(圖片提供/吳耀銘醫師)

捐肝不再留賓士疤!

由於國內器官捐贈的風氣不盛,每年約有1千多人等待屍肝,因此親人捐贈活體肝臟便成為主要的器官來源,不少案例都顯示孝子捐肝給有肝病的父母,不過這樣的手術仍需背負一定的風險。吳耀銘醫師表示,因為傳統捐肝移植手術傷口大,會在上腹部留下3道約40~50公分長的「賓士形」的大傷口,約有20~40%不等的大小併發症,且患者手術後會有一段時間相當疼痛,甚至連呼吸都會痛,以致病人常會因術後疼痛而不敢深呼吸,進而使痰液不易排出,蓄積在肺部,進而引發肺炎。

「為何傳統腹腔鏡微創不適合捐肝手術?」吳醫師回答,活體捐肝手術是相當高難度的手術,因為肝臟到處都是血管,隨便一個角度不對,就可能造成大出血;但它又不能像一般肝腫瘤肝臟切除手術,可以事先結紮血管減少出血量,否則會造成肝臟缺血。此外,因為腹腔鏡是屬於直進直出的傳統器械,無法靈活動作,難以應付技術困難的肝臟捐贈手術;再者,它的手術視角屬於2D視野,無法提供醫師正確的角度,因此過去進行活體捐肝手術,多半還是以傳統剖腹手術為主。

直到引進機器手臂後,吳耀銘醫師說,相較於傳統微創手術,機器手臂如同外科醫師的眼及手的延伸,外科醫師只需盯著螢幕上回傳的3D畫面,視情況將影像放大4到10倍不等;也因為機器手臂可以旋轉540度,比人的手腕更靈活,可以完成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更為精細的切割、分離與縫合。只是,吳醫師提到,機器手臂活體捐肝手術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若肝臟解剖結構複雜,血管不易剝離,恐怕還是得利用傳統手術進行。

很幸運的,因為這次捐贈者右肝解剖組織比較單純,血管容易分離,所以相當適合進行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手術過程中,只需在腹部開5個約1公分大小的洞,進入腹腔內進行右肝切除,接著在下腹部切出約8公分大小的傷口,以取出肝臟,患者出血量僅有200c.c.,不需要輸血。而吳爸爸換肝移植手術前後歷經10小時,抽出腹水及壞肝重達20公斤,術後吳先生腰圍從118公分恢復到88公分,兩人術後皆恢復良好。

達文西機器手臂改善傳統腹腔鏡缺失

相較於傳統手術的大傷口、併發症高,或者是傳統腹腔鏡微創手術只能直進直出、視野不佳等缺點,機器手臂取代外科醫師的眼及手,操刀醫師就如同在玩電動般,以食指和拇指操控搖桿,就可控制手術台上的4隻機器手臂替病人開刀。

1987年,人類自施行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現代醫學正式宣告由傳統開腹手術進入微創內視鏡手術時代,因術後傷口較小,病人也因此大幅縮短恢復期,過程中失血量少,降低輸血的需求,術後併發症的風險也大大降低;然而,吳耀銘醫師表示,腹腔鏡手術也不是沒有缺點,舉凡外科醫師失去手的觸感、立體視野變成平面視野,加上手部與器械移動的方向相反、器械移動自由度降低等缺點,目前較困難且複雜的手術,因受到傳統腹腔鏡器械的操作,和內視鏡為2D影像限制,根本無法使用傳統腹腔鏡手術完成。

達文西機器手臂內視鏡系統,則可以改善傳統腹腔鏡的缺失。吳耀銘醫師說明,機器手臂顧名思義就是取代外科醫師的雙手,醫師只需盯著電腦螢幕回傳的3D立體影像,就可以操控搖桿,隔空遙控開刀,精密的機器手臂甚至可以靈活旋轉高達540度,超越人類手腕轉動180度的極限,因而可深入傳統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無法到達的角落,讓困難且繁雜的微創手術變得如傳統開腹手術般順暢,同時也擴大了微創手術所能運用的範圍。


▲臺大醫院引進機器手臂前,吳耀銘醫師到國外受訓的情形。

機器手臂降低醫師的職業傷害

最重要的是,傳統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外科醫師開刀一段時間後,雙手會陷入麻木疲乏,但機器手臂卻不會,也不會出現人手的顫抖;過去外科助手必須負責拉勾或按壓以利手術進行,非常耗費體力,可能拉個5分鐘,手就開始發抖,如今靠著機器手臂撐開與剝離手術部位組織,穩定性大幅提高;此外,外科醫師在施行手術時,因為是坐著開,比較不容易疲勞,大大降低醫師的職業傷害。以下表格為吳耀銘醫師簡單陳述達文西機器手臂內視鏡的優點。

 

泌尿科、婦產科及一般外科應用最多

吳耀銘醫師提到,機器手臂應用領域非常廣,目前廣泛運用於耳鼻喉科、胸腔外科、心臟外科、上消化道器官、下消化道器官、肝膽胰臟科、泌尿科、婦產科等八大領域。據全球統計結果,2012年,全世界使用機器手臂進行手術約45萬台,其中婦產科約佔一半(共22萬台),其次為泌尿科(共執行9萬台),接著是一般外科(4.2萬台)。

臺大醫院去年成立機器人手術小組,迄今共完成422例手術,其中在一般外科手術更高達3成,尤其在微創肝臟手術佔
了72例,大幅改寫過去只有10~20%肝癌病患切除肝臟可用微創手術進行的門檻,大舉提升至40%,造福更多人。

機器手臂手術前提是傳統刀台的淬煉

吳耀銘醫師談到,很多人以為使用機器手臂進行手術,就好像玩電動一樣簡單,「其實不然!像這次的手術,臺大團隊就準備了5年之久!」吳醫師坦言,執行這樣的手術相當困難,醫師必須先歷經傳統刀台的淬煉,傳統刀台開得好,機器手臂手術才能上手,否則若手術過程中發生突發狀況,或是手術比預期難度更高時,可能就得緊急改採傳統手術開刀,所以執行機器手臂手術的外科醫師,同時也應具備完善傳統手術的開刀功力。

期望機器手臂能造福更多病患

亞洲首例!臺大醫院團隊歷經多年準備,於今年5月成功利用機器手臂,完成活體捐肝手術,為一困難手術的大突破。吳耀銘表示,這項困難的手術絕對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執行,他特別感謝臺大團隊的支持與協助,也期望未來可以提供更優質、更困難的手術品質,嘉惠更多的病患。
                                          

    回覆 # 1F
    2023-03-25 05:37:03 發表

    As I website owner I believe the content material here is really good , appreciate it for your efforts. sky racing live stream online free

    回覆 # 1F
    2022-12-28 09:38:25 發表

    You have noted very interesting details! ps decent web site. qvc live

    回覆 # 1F
    2022-12-24 12:40:30 發表

    We always follow your beautiful content,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live/

    回覆 # 1F
    2022-12-08 20:15:46 發表

    It’s nice to see the best quality content from such sites.

    回覆 # 1F
    2022-12-03 00:26:28 發表

    You have noted very interesting details! ps decent web site.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