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喪偶寡居者在配偶去世後,其本身的死亡率會高於平均值,尤其是在喪偶 3 年內,其中女性達 40%,男性達 26%,此為「寡居效應」。最近的研究顯示,最可能在配偶去世後的半年內即會死亡,寡居效應可長達 10 年。這種喪偶寡居對未亡人的身心摧殘所造成的死亡風險,並不亞於吸菸的危害。進一步研究分析,喪偶寡居可能導致孤獨感、抑鬱、壓力、睡眠障礙、交感神經系統受影響等。
2013 年 10 月的 J Public Health(Oxf).電子搶先報中,美國學者 Moon JR 等報導喪偶寡居者的短期和長期死亡率變化,並分析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作者利用美國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寡居狀態對死亡率的影響時發現,在寡居之最初 3 個月內的死亡率高於對照組,男性增為 1.87 倍,女性為 1.47 倍。在喪偶後寡居 12 個月時,男性的死亡率只略微增高,女性則無差異。
2013 年 9 月的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電子搶先報中,美國學者 Sullivan AR 等採用美國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的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喪偶會伴隨死亡率增高 48%,但他們特別強調寡居者的社會經濟地位較差,所以選樣可能會導致亡率增高的效應達約三分之一;可見社會經濟地位對寡居者具有保護作用;此外,意外死亡與可預期死亡也會有其影響;如果太太為意外死亡,其寡居先生的死亡率高於太太為預期死亡的寡居先生;但先生為意外死亡與否,皆與寡居太太死亡率無關。
由於寡居效應會明顯增高死亡率,尤其是寡居早期,因而引起大家的重視;2013 年 11 月的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電子搶先報中,美國學者 de Vries B 等報導在寡居早期的朋友和家庭的接觸和支持對寡居者的影響。本研究分析在配偶或同居人去世後 2~6 個月時,來自親友的支持,對未亡人的社會和情緒健全狀態的影響。
結果發現,來自社會支持和互動的確具有正面效應,特別是來自朋友;友誼支持接觸很容易得到且滿意度高者,其正向自我評量得分較高;進一步發現,友誼協助的頻度越大,則寡居者的情緒反應較負面;友誼支持的滿意度越高時,則寡居者的情緒反應較正面。可見對於初喪偶寡居的親友而言,給予適當的支持與鼓舞有助改善其情緒和相關不良效應。
(封面圖片來源:akio.takemoto via photopin cc)
Some really excellent info Sword lily I detected this. https://farmasiucretsizuyelik.com/
Veryy rapidly this web site will be famoous among all blog users due to it’s pleasant articles https://yoykem.com.tr/
Wonderful post! We will be linking to this great article on our site. Keep up the great writing https://izmirmerkitevdenevenakliyat.com/Foca-Evden-Eve-Nakliyat
Very nice blog post. I definitely love this site. Stick with it!
We always follow your beautiful content,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izmirmerkitevdenevenakliyat.com/
I appreciate you sharing this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Really Great.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