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8 月 28 日 ,

害怕、不懂、找偏方,台灣一年有 8,500 名經檢查確認是癌症的病患,因為沒有在三個月內馬上接受治療,最後死亡。11 位癌症病友現身說法合拍一段影片,分享自己的經歷,掌握癌症資訊、當個認真的病人:

「我歇斯底里跟他講,我不勇敢、我不勇敢、我一點也不勇敢」
「原來生命不見得照你的規劃或是照別人告訴你的方式,這樣穩當進行」
「得癌症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不過就是生一場病嘛」
「我兒子有跟我講過一句話:我賺回一個媽媽」
「他生病後變成我們家比較圓滿,我撿到一個老公」
「生病後我覺得我比較能夠聽得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一個不好的原因,但是造成一個好的結果」

未即時就醫死亡率成 3 倍

根據衛福部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 2011 年的資料發現,有 18% 民眾在經過檢查確認是癌症後,三個月內並沒有相關癌症治療的健保資料,代表在這段期間,有近 17,000 人並沒有循醫遼院所管道治療癌症,但如果三個月內沒有治療,一年內死亡率將達 55%,是及時就醫死亡率 3 倍。

而就算持續就醫,病患對自己的病情與治療的來龍去脈也不見得都瞭解。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發現,有 10% 病友連自己癌症在第幾期都答不出來,四成網友治療到一半就想放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害怕、認識不足又不敢問。

台灣民情多不讓病人瞭解病況

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會有這個狀況是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台灣的民情病患的家屬多不願讓病人本身知道病況詳情,而且平常也許覺得應該告知,但真的有親人有癌症,態度往往又會改變。另一個是病患本身也常覺得把治療交給醫院與親人就好。

而許多人之所以沒有馬上治療,其中一個原因是先去找偏方,偏方常常會講一些讓病患安心的話或不讓病人感到痛苦的療法,但那些都是假象,隔了一陣子,病患又會回來找醫師。然而,有許多癌症的發展都很快速,沒有立即治療會延誤病情。

IMG_4205

「希望護照」讓病友自主

因此基金會推出「希望護照」,從 “4 Good” 的角度,希望癌症病友能取得對疾病的自主權,從認識它、正視它、瞭解它、打敗它四個方向出發,瞭解所患的癌症種類與特性、瞭解治療的方法,紀錄治療的過程,患者本身瞭解狀況才能有效與醫療團隊溝通,出門在外遇到突發狀況也才能有快速反應的能力。

王正旭指出,就醫時可尋求不同醫師的第二意見諮詢,但不要只問卻沒有開始治療,這將延誤病情。如果兩位醫師的意見差很多,就再找第三位醫師諮詢。不過他認為,一般來說醫師之間意見差很多,往往是因為病患還有其他疾病或不同的身體狀況,醫師在擬定治療策略時會有所不同,另外,癌症在不同期別的療法也會有較大的差異。

「希望護照」在全台 61 間癌症資源中心、希望小站免費索取。

IMG_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