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2 月 05 日 , , ,

算食物中的熱量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為了減重,你也可以不必太花功夫,看時鐘就好。美國沙克研究所 (Salk Institute) 的兩項研究發現,將一天中的進食時間縮限在八到十二小時之內,小鼠在近十個月的實驗後體重比一般小鼠輕了四分之一,而這樣的成績跟牠吃了什麼,並沒有什麼關係。

這兩項刊登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雜誌的研究,第一份研究小鼠進食量與進食時段的關連。他們將小鼠分為兩組,吃的食物相同,甚至還包含高脂與高糖份的食物,但差別在限時組一天只有 12 小時可以接觸到食物,控制組則隨時都可以吃。研究發現限時組體重增加的情形要比控制組少。接著研究團隊又將部份控制組的小鼠改成限制進食時間,發現即使跟之前吃進一樣的熱量,牠們的體重在幾天內還是掉了 5%。總計三十八週的實驗結束後,限時組的小鼠的體重平均比控制組少了 25%。

研究還發現,如果在實驗中間安排短暫的休息日,讓限時組小鼠並非每天都嚴格遵循限時進食的規範,體重減少的效果會有些許打折,但原則上還是有效。更重要的是,除了小鼠肥胖的問題,原本有糖尿病的病情也有改善的現象,而不要吃宵夜也有同樣的效果。

lab mouse

這項研究並沒有指出明確的因果關係,不過第二份研究提供了一項線索。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將焦點在腸道菌種上。學界已知腸道裡的細菌種類分佈與運作會影響到身體的代謝過程。研究中發現,腸道裡的細菌不但每天都會有變化,其組成比例是週期性地在波動著,這種循環變化會受到飲食習慣影響,但透過限時進食的飲食方式,可以恢復部份原有的運作。

研究領導人 Satchidananda Panda 表示,這種透過進食的時間調整腸道菌種的運作方式,而跟基因、養份種類、卡路里、藥物都無關的研究結果,可以說開出一條新的道路;對生物學家來說,可以做為代謝疾病、腸道菌種與現代化不穩定的生活習慣之間關係研究的範例;對民眾健康來說,先調整飲食習慣或許也是一個預防或治療肥胖相關代謝疾病的方法。

看起來,古代有老和尚過午不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這項研究是否真的在人身上有效,其實你我現在就可以先試試看。

(首圖來源:© Bombzilla/Corbis)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