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15 日

中午十二點,校園鐘聲才剛響,各班教室已經開始騷動,裝著熱呼呼飯菜的餐車正在教室外等著,負責打菜的學生穿上圍裙、戴上口罩,大家紛紛拿出碗筷,肚子早就已經餓得咕嚕咕嚕響了!餐盤裡,三菜一湯是每日營養午餐的基本組合,隨著季節變換不同的食材,讓正值發育期的學童吃得營養健康,對於這頓攸關下一代成長的一餐,你了解多少?

一個又濕又熱的【後壁間】總默默的餵飽了我們的未來

當臺灣經濟起飛,進入工商業社會,雙薪家庭成為普遍狀態後,營養午餐更讓無暇天天下廚的父母鬆了一口氣;這時,午餐不再是單純為了填飽孩子的肚子,還擔負起均衡飲食、建立正確飲食觀念的教育責任。但中央餐廚引起學校師生的抱怨,也早已非新鮮事;水煮好的青菜,糜爛不堪,「入口即化」,可說倒盡胃口!每天回收廚餘時,常常發現大量未吃的青菜,直接被當廚餘回收掉。不只青菜如此,其他菜色同樣慘不忍睹。

長期關心飲食教育的灃食基金會發起「營養5餐」計畫,嘗試翻轉沒有人滿意的營養午餐,不只協助校廚改善烹調技巧,更在午餐中融入全人教育所涵蓋的德、智、體、群、美加上「食」,共六育。花費一年時間,於「營養5餐」示範學校拍攝紀錄片,以無人關注、又濕又熱的校園營養午餐廚房《後壁間》為起點,透過鏡頭記錄著兩所學校校廚、老師、家長的質疑、惶恐與轉變以及企業家、教育者、設計師、主廚…等努力的推動過程。這一切的真實呈現都讓觀影者感動不已,原來有一群默默的推手在照顧著孩童的健康。

紀錄片後壁間
期望透過此紀錄片反饋出孩子們對美味的感動、對校廚的感恩和對食材的珍惜,讓「營養5餐」計畫能在校園激起漣漪,開始擴大影響到家庭,更期望透過影片的播映,一個接一個,一棒接一棒,讓孩子們落實「健康飲食」,懂得「優雅文化」。

餐桌結合課桌 健康美味兼具

紀錄片實際拍攝新北市育德國小校廚的玉清與慧琴阿姨,每週五天在又濕又熱的【後壁間】,努力端出一道道營養午餐的過程。即使對於工作懷抱使命,但也坦承第一眼看到營養5餐食譜,直覺反應就是無法接受,畢竟平常工作已經夠辛苦,樣樣講求效率,沒時間再多做改變,一直到寒假校廚培訓營,灃食團隊承諾到校陪伴,才開始打開心房。灃食主廚林奕成說「改變是一個痛苦,入校陪伴校廚成了最好的調味」,因為要一起為美好的營養午餐而努力,最後真的讓原本被稱為夢想的美味革新變成真實。

育德國小老師也坦言,納入飲食教育課程,的確會壓縮到正課時間。但如同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所說:小時候學到的東西才能在生活中應用,不要讓飲食教育成為紙上談兵的課程,而是融入在各學科當中,光是蛋的主題式教學,就能放在美勞或自然等學科當中,連吃飯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

灃食推動飲食教育 看見台灣營養5餐的改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吳君黎在營養5餐計畫的成效報告中顯示,計畫導入後,學生與家長都開始有了正向的改變:有七成學生開始注意自己餐點裡的食材(70.3%)、超過六成會想在家動手做料理(64.5%),並留意食物烹調方法(85.4%)。而超過六成的家長喜歡參與食育相關主題活動(67%),當孩子開始關心營養午餐,就是食育的開始。

營養5餐計畫
除課堂飲食知識的編撰與傳遞,在全新打造的食育教室中,學生成群與同學朋友圍坐,邊聊天邊用設計精美的分隔式餐盤吃飯、帶班的老師利用此時段介紹午餐料理的食材,讓吃飯更增添了美學品味。灃食營養5餐計畫,將餐桌納入學校教育的一環,從「飲食知識」、「美學品味」、「美味革新」、「體現空間」以及「創意互動」五大教育模組中,讓大家得到正確飲食觀念,相對也培養孩子在群體生活的能力。衷心期待透過這樣的改變,提升台灣的營養午餐的質量與質感,讓我們下一代能更有品味,也更健康。

關於灃食「營養5餐」計畫

改變,就從每周校園的5餐開始,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動營養5餐計畫,除基金會董事群包括董事長姚仁祿與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知名作家侯文詠與社企流育成中心校長顏漏有等…,並邀請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新銳設計師王艾莉、知名亞洲料理金牌主廚林諾凡、日本料理研究家岡本愛以及最佳女主廚陳嵐舒、前薰衣草森林奕成主廚等料理職人共同參與,大力推進台灣飲食文化教育。

灃食基金會
灃食精心規劃出5道料理,內容包括:

第一道「飲食知識」:製作主題性飲食教材、教案資源與影片,免費提供教育與相關人員使用。
第二道「美學品味」:邀請設計師謝榮雅共創符合國小學童健康需求之可攜式分隔餐盤。
第三道「美味革新」:邀請料理職人們運用新烹飪知識與技術出版灃食「營養5餐」校園食譜,贈送給教育部發給全台小學,提供從事校園飲食供應的相關人員使用。
第四道「體現空間」:邀請設計師王艾莉打造校園食育教室(Food Lab),透過各式體驗及學習,實踐飲食教育的真諦,於新北市育德國小與青潭國小建置兩座食育教室。
第五道「創意互動」:透過各式創新活動,邀請社會大眾共創營養5餐的無限可能。如「食尚著裝設計競賽」全台徵件,廣邀新銳設計好手,共創學童打菜值班標準著裝及分隔式可攜餐盒;舉辦「灃食SUPER校廚大賽」,相互交流激盪,為共同提升校園飲食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