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經常性的「吞嚥困難」嗎?一時吞不下食物,有可能是吃進太大口或食物偏乾讓吞嚥過程不順,但如果長期吞嚥困難,甚至用跳的方式讓食物隨重力掉入胃中,很可能是食道出了問題。醫師表示吞嚥困難與否有較大的主觀因素存在,產生原因也很多,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想治療,不過如果確診為食道方面的疾病例如「食道弛緩不能症」,應儘速治療。
吞嚥困難很主觀 長期發生應治療
一般民眾可能會認為有時東西吞不下去就叫做吞嚥困難,但在醫師的眼中,定義嚴謹得多。如果是在吞嚥食物的過程中感到不舒服、堵住的感覺,但是還是吞得下去,或是喝水就能順利吞下,都不算是吞嚥困難。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跟食道相關的病因有很多種,包括食道相關的肌肉或神經出問題,導致食物輸送過程受阻,也有是因為食道病變造成食道直徑變小。
因食道肌肉或神經相關的疾病有多種,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李章銘表示,其中「食道弛緩不能症」是迷走神經元受損,使得食道沒有蠕動功能,食道與胃部之間的環狀括約肌緊縮,因此食物無法順利送進胃裡,患者常有嘔吐、食物逆流、體重減輕等。
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原因並未確定,李章銘表示任何食道方面手術都可能影響,傳統胃食道減重手術也是可能的原因,即使較新發展出的胃夾減重手術,如果對神經有更多刺激,也可能導致相同結果。
▲譚小姐曾因「食道弛緩不能症」折騰 13 年,直到上個月才經由口腔內視鏡解決了病症。
一位患有「食道弛緩不能症」13 年的譚小姐,BMI 曾經大於42,先前也有做過胃食道減重手術,她表示過去曾經看了很多醫師,一直找不出病因,甚至被建議去看精神科。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也說,曾經碰過 60 幾歲的案例,吃完飯用「跳」的方式讓食物因重力落入胃部,拖了兩年後才來就醫,也有 80 幾歲的案例結果得到肺炎。
內視鏡肌肉切開不會有手術傷口
「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方法簡單的有服用平滑肌鬆弛劑,擴大肌肉緊繃的食道,但李章銘表示效果並不好;或用內視鏡氣球擴張術將食道撐大,但會有大小不易拿捏及復發問題;胸腹腔肌肉切開術成功率達九成,但對於開刀有高風險患者並不適合。
2011 年新開發出的治療法,結合內視鏡沒有外部傷口,以及傳統手術原理,可以結合兩者的優點,又能避免內視鏡療法復發與手術風險的缺點。李章銘表示,透過口腔內視鏡到達食道,在緊縮的環狀括約肌位置,從食道黏膜切入肌肉位置,將肌肉切開以放鬆食道,再把黏膜部份縫合就完成。
▲內視鏡從食道一直延伸到與胃交界處,再切開緊緊束縛住的環狀括約肌。過往是用胸腹腔鏡動刀,會在身體上留下傷口。(圖片來源:台大醫院)
透過這項手術,5 天便可出院,術後兩週內吃流質食物是沒有問題的。李章銘表示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術跟傳統手術一樣會有胃食道逆流問題,但相對而言問題輕得多。
(封面圖片來源:© Andres Rodriguez | Dreamstime Stock Photos)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