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已經到來,高溫、出汗、大太陽,每一項都是肌膚要面對的大挑戰。肌膚的清潔與保養是基本原則,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大家流傳很廣的觀念其實是錯的,結果不但對肌膚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受害。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整理出六大肌膚保養迷思,很多都是她的門診案例或聽見周圍人們所說,因此特別提出來,希望大家別搞錯了。
迷思一:為了深層清潔,一天多洗幾次臉
民眾以為:一天多次清潔洗臉的方式,可以讓皮膚深層清潔,減少油脂分泌、減少痘痘生長。
事實上:粉刺是不可能全部清乾淨的,過度清潔會讓皮膚有乾燥、緊繃等不適的感覺出現,因過度清潔會讓皮膚的表皮屏障膜遭受破壞,使得角質層中所含的水分流失。
正確觀念為一天洗臉次數不超過2次,其餘時間如果感到臉部油膩,用吸油面紙即可。洗臉時也要注意使用微涼水溫會讓肌膚最舒適,許多人會在洗頭洗澡時一併洗臉,這時候的水溫往往太熱了。
迷思二:深度肌膚清潔是為了去角質
民眾以為:感覺臉上的角質變厚,肌膚黯淡無光,想要代謝老舊角質,於是每天做去角質, 希望能夠讓肌膚重拾光澤、水嫩。
事實上:健康的角質層每 28 週會自然代謝一次,不需要藉外力去除,手動去角質其實是讓角質層變薄,減少了角質層保護皮膚的功能。
當肌膚出現脫屑時,代表角質處於「不健康」的狀態,會影響自然的角質代謝;這時候,切忌不能再做去角質,應該是要做好保溼,讓皮膚的角質層健康。逕自去角質反而容易傷害皮膚,造成泛紅、發炎甚至濕疹等症狀,尤其是乾性肌膚或皮膚乾燥時,更不能去角質,以免破壞角質層的健康。
迷思三:夏天肌膚易出油,所以不用保濕
民眾以為:夏天臉部肌膚油膩膩的,因此可以不需要再擦保濕產品。
事實上:油脂的分泌是來自真皮層中的皮脂腺,這和肌膚角質層中的含水量,不見得有關係。當皮膚出現乾燥皮屑,已是出油不足的情況,此時適度清潔,輔以清爽的保濕產品來使用,比如保濕乳液或保濕精華液,針對自己的肌膚,挑選適合的保濕產品,才是正確的觀念。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油性膚質也需要含有油性成份的保濕產品,民眾不需要因為保濕產品含油性成份而刻意避免。
迷思四:「補水」、「保水」效果一樣
民眾以為:補水、保水都一樣,就是有水的意思
事實上:所謂「補水」就是適時給予肌膚充足的水份︰而「保水」作用,則必須同時納入「吸水+鎖水」兩大關鍵性因素;藉由塗抹保溼產品協助肌膚角質層自我「儲水」的能力。簡單說也就是以外在保濕產品輔助加強內在保濕的效果,以達到相輔相成之效。常見肌膚保濕成分如:甘油(Glycerine)、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等、荷荷巴油、凡士林(Petrolatum)等。
迷思五:防曬乳膏油膩膩薄薄擦就好
民眾以為:夏日乳霜類、膏狀類的防曬乳,會讓臉上「塗油漆」的感覺,因而減少塗抹量,讓臉上舒服一點。
事實上:為達足夠防曬效果,塗抹防曬產品的劑量需達到每平方公分2毫克(2mg/cm 2)才可以達到防曬產品上所標示的保護效果,如果塗得太薄,就算用 SPF50 的防曬劑,塗下去也只有 SPF20 的效果。
但是這樣劑量說明大家無所適從,因此換成茶匙的觀念:防曬劑用量是臉、頸部約半茶匙(約2.5g),肩、臂約一茶匙,前胸、後背各半茶匙,小腿、足背邊各半茶匙。以使用在臉部、脖子來說,約半茶匙的量,才有足夠的效果。
迷思六:出門前塗防曬,整天沒煩惱
民眾以為:廣告強打12小時長效防曬、曬不黑、曬不紅,出門前擦一次就OK。
事實上:防曬品會隨著人體汗水、出油和衣服的接觸而流失,因此依使用需求適度補擦,如辦公室上班族,長時間整天待在辦公室者沒有流汗,可減少補擦次數;若是在容易出汗的環境下,應 2 至 3 小時重新塗抹或用毛巾擦拭過肌膚後,再重新塗抹。
延伸閱讀
I think the admin of this site is really working hard for his website, since here every stuff is quality based data. wm hill plus
I think the admin of this site is really working hard for his website, since here every stuff is quality based data.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live/
As I website owner I believe the content material here is really good appreciate it for your efforts.
Thank you for great article.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