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8 月 12 日

國際伊波拉病毒相關訊息一個比一個嚇人,衛生單位提昇防疫層級,還有奈及利亞醫護人員集體受到感染,彷彿全世界都要染病。但是醫師表示目前無須緊張,會不會染病,民眾只要先自問旅遊史與接觸史,如果既沒有去過疫區也沒有接觸過來自疫區的人,其實並不用擔心有受到感染的危險,而且台灣曾受過 SARS 的洗禮,對於傳染病的防治經驗並不少。

最近伊波拉病毒的新聞不斷,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緊急反應機制等級提高到最高的第一級,台灣提升等級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對奈及利亞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也提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更嚇人的是,奈及利亞的確定感染的 10 人中,除了第一例是來自賴比瑞亞,其餘 9 人都是照顧這第一人的醫護人員,有種醫護自身都難保,民眾岌岌可危的感覺。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伊波拉病毒疫情確實嚴峻,就以原先的西非三國來說,幾內亞、象牙海岸與賴比瑞亞的人口數都在百萬至千萬之間,但奈及利亞人口數超過 1 億,如果伊波拉病毒真的在奈國散佈,就是最大危機,所幸目前奈國的感染病例都只是照顧來自賴比瑞亞的 Patrick Sawyer 的醫護人員,因此並不算是真正擴散出去。

ebola-virus-140627
▲伊波拉病毒(圖片來源:CDC/ Frederick Murphy)

醫護感染應是醫療水準待加強所致

不過就算只是醫護人員感染,這也將給予民眾一個恐怖的印象:疫情失控。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其實實際情形並沒有這些設想情況嚴重。她指出,奈國醫護人員被感染的途徑,相關資訊並不完整,但她認為傳染的途徑其實很明確,而西非各國在醫療衛生的觀念、管理與水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應該是造成這麼多醫護被感染的原因。但相同的情況在台灣就不會發生,因為台灣的醫療水準較高。周志浩也表示,東亞國家在當年受過 SARS 洗禮後,對於傳染病的經驗與做法也比其他國家完整,像此類疾病的第一步常常是發燒,因此就會設立發燒篩檢站,這在歐美國家都比較少見。

周志浩表示,西非四國一年入境台灣的旅客大約 1200 人,將持續針對他們發放「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健康關懷卡,也於機場醒目處張貼衛教宣導海報;也針對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之個人防護及病患處置流程要求各醫療院所演練。

旅遊史與接觸史為是否感染的前提

針對民眾個人部份,陳婉青表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一些症狀如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疲倦、肌肉痛等的確跟許多其他疾病類似,因此如果有這些症狀其實先不必恐慌,而是先確認自己的旅遊史,有沒有在不久前到過西非四國,或是接觸史,有沒有跟來自這四個國家的人有接觸過,然後就醫時跟醫師說明清楚,再由醫師判斷。如果沒有旅遊史也沒有接觸史,就不用緊張,那往往只是其他疾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