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早已被證實與許多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它是造成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腎臟病、周邊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2011 年衛生署名列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都榜上有名,且死亡人數的總和更是趨近第一名的癌症,顯見血壓控制的重要性。
血壓測量的方法與工具
高血壓是屬於容易診斷,而且只要遵從醫囑定時服藥,就能獲得良好控制、顯著改善預後的疾病。不過,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全臺灣約有 430 萬的高血壓患者,其中卻有 160 萬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因而未認真控制血壓,導致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其實只要定期測量血壓,就可以清楚得知自己血壓的狀況,是很簡單又方便的檢查,甚至在家就能輕鬆量血壓。
目前量血壓的方式主要有 3 種,包括醫院中血壓量測、走動式血壓量測及居家血壓量測:
1.醫院中血壓量測(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顧名思義就是指在醫院接受醫師、護理師等醫療人員協助患者所量測的血壓。這是目前傳統的量血壓方式,也是取得最多跟血壓相關的研究資料的地方。不過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後發現,醫院中血壓量測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所得到血壓值與患者未來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關聯性較低,這可能是受到所謂的「白袍高血壓」等因素影響。
2.走動式/行動式血壓量測(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24 小時隨身攜帶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以測量患者1天當中的平均血壓、白天血壓、夜晚血壓,幫助醫師更全面並準確地診斷患者的血壓狀況。不過費用較高,而且健保並未給付此血壓量測的費用。目前行動式血壓量測以研究使用為主,或是建議使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從患者主訴內容中懷疑控制過度導致低血壓者、以及血壓變動值大的患者,以記錄 24 小時的血壓,協助醫師確診及用藥。
3.居家血壓量測(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由患者或患者家屬在家中以自動電子式血壓計測量血壓。從臨床觀察上證實,不論是走動式血壓量測或居家血壓量測,對於推估將來會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機率,都比醫院中血壓量測來得更為準確,這可能與患者在測量時是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減少了因情緒緊張、不安等因素影響了血壓的表現有關。
市面上常見的血壓計有2種:水銀式血壓計及電子式血壓計。
1.水銀式血壓計:一般醫院中血壓量測多是使用水銀式血壓計,這是最傳統的血壓測量儀器。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精準性高,但使用的同時必須將聽診器緊靠在壓脈帶下的肱動脈上,以聽診技術,來判斷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數值,因此水銀式血壓計相當講求操作者的技術,若技術不佳者就可能誤判血壓值。此外,為了環境健康著想,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經建議未來減少水銀式血壓計的使用,以避免水銀對環境的汙染。
2.電子式自動測量血壓計:以經過驗證的電子儀器,透過血液流動時的震動,來偵測血流中的壓力。由於是全自動的電子儀器,因此不需要講求操作者的技術,只要將壓脈帶放在適當血管位置後,按一下按鍵,就能輕鬆獲取血壓數據。也因為電子式血壓計操作方便、迅速,患者可隨時測量,相對地獲得的數據也較多,就提升了醫師判讀的精準度。而在科技的日新月異下,現在市面上販售的電子式自動測量血壓計也多了許多附加功能,像是心跳數、脈搏數,甚至可偵測到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的血壓狀況,患者可視情況挑選適合自己的機型。不過,電子式血壓計依測量部位區分常見的有腕式、手臂肱動脈式 2 種,以精確度來說,手臂肱動脈血壓計較腕式血壓計準確,因此建議民眾購買時挑選肱動脈血壓計,較能取得準確的血壓數值。
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多次測量的平均血壓
在醫院門診時,經常會碰到民眾緊張的來看醫生,主訴他/她量血壓後發現自己有高血壓;但在詳細問診後卻發現,患者可能只是偶然量了一次血壓,並獲得了偏高的血壓值。事實上,高血壓的判斷並非只靠一次的測量就能確定,應該是就患者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下「多次測量」後所取得的「平均」血壓值來判斷,若是平均血壓值偏高,才可以診斷是有高血壓的狀況。
由於測量環境等外在人為因素可能影響測量者的血壓起伏,對於高血壓的定義,依照3種不同血壓量測方式,有各自的判斷標準,請參見表一、表二說明。唯要注意的是,血壓愈高其預後愈差,且治療也更為困難,因此嚴格控制血壓在標準值內,是永保健康的基本要求。
如何正確量血壓
在測量血壓時,血壓值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有所變動,為了取得最精準的血壓數據,測量時應遵循以下的 7 點建議:
1. 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盡量不要看電視,以免影響情緒浮動。
2. 採坐姿測量,應挑選有靠背的椅子,雙腳平放地面,輕鬆倚靠在椅背上。測量血壓時不可以翹腳,否則會得到偏高的血壓值。
3. 不可漲尿,若膀胱尿液沒有排空,會導致血壓上升。
4. 測量前至少休息 5 分鐘,緩和情緒,保持心情平靜。
5. 洗完澡後不要立刻量血壓,先休息 20 分鐘後再量。不然溫水澡或是熱水澡會導致血壓下降;冷水澡則會血壓上升,都不是正確的血壓值。
6. 第一次測量的人,應左右手都各量一次,之後就取血壓較高的一手作為未來測量的標的。
7. 如果對於測量的數值感到懷疑,希望再測一次者,兩次之間應間隔 1 分鐘,假設沒有 1 分鐘的休息就緊接著測量,第二次得到的血壓值可能會偏低而失真。
臨床數據顯示, 40 歲以上民眾有 30% 是高血壓患者,20~40 歲則約 7~8% 有高血壓,因此醫界目前多是建議 40 歲以上的青壯年應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早晚各一次,早上應在起床後 1 小時內測量,且最好是早餐前、小便後、吃藥前的時段;晚上則是小便後的睡覺之前的時段量血壓。
40 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發生高血壓的機率不高,不過仍要建立測量血壓的觀念,避免出現未能偵測年輕型高血壓的情形。建議年輕族群3個月或半年監測自己血壓後再做評估,若是血壓正常,那就維持 3 個月或半年量一次血壓的習慣;不過假如有血壓偏高的現象,那就要記錄1週早晚血壓後,諮詢醫師,確定是否罹患高血壓。
每次量好血壓後,一定要記得留下血壓記錄,並提供最近 12~25 筆的血壓記錄給主治醫師做為評估血壓狀況的依據,以調整用藥、治療方針。目前坊間也推出可以自動記憶甚至列印血壓的血壓計機型,適合不善記憶或記錄的年長患者,或是習慣對醫師報喜不報憂的民眾使用。
現在全自動電子式血壓計已經相當普及,方便民眾在家測量血壓,每日早晚監測血壓狀況。已有研究證實,夜晚的血壓比白天血壓更能準確預測患者預後,因此醫界現在非常鼓勵家有年長者的家庭,只要經濟許可,不妨在家備置一台血壓計,作為監測血壓之用。早晚測量出來的血壓數據,能協助醫師根據血壓變化調整用藥,並能排除白袍高血壓或隱藏性高血壓患者,達到真正高血壓防治的效果。
延伸閱讀
I think the admin of this site is really working hard for his website, since here every stuff is quality based data. watch sky racing live
Veryy rapidly this web site will be famoous among all blog users, due to it’s pleasant article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