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4 月 24 日 , ,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近來如反核、挺反服貿、多元家庭等等議題,每每造成眾說紛紜的局面,甚至親人之間更常常因為意見不和而爭吵不休,讓同住一個屋簷下的親人反而成為壓力源!

日前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因與妻子對服貿立場不同,夫妻失和、不勝其擾,而前往身心科求診。該名男子自述,妻子不但挺學運,還逼迫他在臉書上按讚支持,而一起看電視時,妻子喜歡一邊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先生壓力很大。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說,許多家長擔心發生意外,不允許小孩參與學運,反而造成冷戰。據報導,台中一名陳姓女大生瞞著媽媽參加學運,母親勸女兒回來,女兒不肯,母親擔心女兒出事,又擔心在大陸做生意的先生知道後會對女兒發脾氣,越想越怕,無法工作。

放棄章魚性格 學習三明治溝通法

至於如何化解衝突?楊聰財建議,應放棄「章魚性格」,調整「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操心」的態度,畢竟尊重多元是民主時代的價值,要與對方達成默契,避開某些敏感話題。

至於積極面,楊聰財提出「三明治溝通法:肯定、提醒、鼓勵」的對話三步驟。首先,可以先談些與主題不一定相關的讚美之言,如「你今天穿得很好看」,讓對方把耳朵打開,解除警戒心態;接下來透過「提醒」闡述意見,如「有熱情抱負沒有錯,但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等;最後用鼓勵,如「你非常聰明,但如果能學會面面俱到地思考會更好」,並繼續保持溝通。

談彼此收穫 助關係重建

杏陵荷光心理師團隊、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所諮商組學生針對此次學運參與者特別設計之「學運暖暖包」建議,如果與親友關係緊張,應該先退出衝突情境,進行自我觀照,反思自己的動機,並記錄個人的所思所聞;接下來重新思索、整理與對方的關係,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並尋找更有效的溝通方式。

當衝突化解後,也可以向對方分享在這次經驗中的收穫、對於世界的期待等等,以增進對親友的了解;畢竟身邊的親友將來仍然是重要的支持與知音,唯有好的關係才能讓路走得更長遠。

(封面圖片來源:rohit gowaikar via flickr c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