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7 月 12 日 , ,

便祕並不是不能說的祕密,據統計,有80%的人曾體會過這種恐怖的感受,而懷孕、出門在外旅行、短暫改變飲食方式,也可能造成暫時性的便祕。如果長期習慣性忽略想如廁的感受,也會導致便祕。你了解這個令人難以啟口的症狀是怎麼來的嗎?

便秘,到底是指什麼?

● 醫學上的定義:成人一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孩童少於4次。
● 需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排便。
● 排便後便意仍存在,沒有辦法排得很乾淨。
● 下腹部腫脹或疼痛。

便祕的成因有哪些?

● 長時間久坐。
● 纖維、水分攝取不足。
● 長時間有便意卻不如廁。
● 大腸狹窄或腸胃道內有腫瘤產生。
● 環境改變,如出門在外旅行。
● 大腸無力。
● 濫用瀉藥,反而讓身體無法自然排便。

預防&治療 該怎麼對抗便祕?

除了常聽到的多吃蔬菜、增加運動外,如果想改善排便狀況,你還可以做這些:

1. 多吃助排便的食物

例如「潤性食物」,包括蜂蜜、甘蔗、柳橙等,有增加體內的水分、潤腸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攝取「瀉性食物」,如豆腐、牛蒡、蘆薈等,將體內毒素排出,改善便秘症狀。而台灣盛產的各種水果,其中以香蕉、木瓜、甘蔗、柳橙、番茄,對排解便祕最有效。

2. 早上起床空腹喝水

建議早上空腹時喝兩杯的溫開水,一杯約240cc。這是因為夜間腸胃都處於休息狀態,早上在未進食前先喝水,能讓水分立即輸送到大腸,增加便便的含水量,以利順暢排出。

3. 按摩肚子

手握拳、手掌面朝下,下壓深度約4.5公分,採ㄇ字型順時針由右下腹往上繞過肚臍做環型按摩,有助便便順利通過腸道的轉折處。每次約做15-20分鐘,每天固定同一時間進行,早餐飯後30分鐘執行效果最好。

何時該看醫生?

● 如果排便習慣(次數、分量)持續改變。
● 如果總是感覺排不乾淨。
● 如果糞便中有鮮血或血塊。
● 如果持續運動、增加纖維攝取兩周以上,症狀都沒有改善。
● 如果便祕是因為服用藥物,就必須告訴醫生,改變服用量。
● 如果老長者、行動不便者超過一周沒有排便,可能是由於糞便堆積。
● 如果體重減輕。

排便順不順暢,以及其形狀、顏色,能即時反應肝膽腸胃的健康現況,多關心自己與親人的排遺狀況,為腸胃現況把關。

(首圖來源:SORE THROAT HOME REMEDIES

 

延伸閱讀

從便便看健康!5種顏色來判斷
4個生活小智慧,改善便秘超有fu!
旅遊時拒絕便秘相伴同行!
蹲著上大號比較不會便秘、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