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等聯合團隊研究發現,正在服用胃藥者,腸胃道感染風險最高為一般人的五倍,停藥一週後風險降低到兩倍,一個月後風險才消失。

胃藥、抗生素都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

文明病之一的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人口越來越多,氫離子幫浦制酸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療用藥。而服用另一類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s),風險也增加為1.84倍。

不只胃病的用藥,在台灣服用非常普及的抗生素,造成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也有5.21倍,類固醇3.18倍,非類固醇之止痛藥(如阿斯匹林)也有2.37倍。

人體本身就能殺菌

國衛院感染症研究所郭書辰醫師表示,人體有許多防衛機制可以抵抗細菌造成的腸胃道感染,例如胃酸可以殺死外來細菌,腸內有許多好菌可以抵抗外來壞菌,腸胃道與人體本身之免疫力也可以殺掉壞菌。因此若胃酸分泌減少,人體免疫力低下,腸胃道內好菌數量下降或腸胃功能受損等都容易造成各種腸胃感染。

台灣每年約有四千名因為沙門氏桿菌感染住院的病例,為最常見的細菌腸胃道感染之一,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一般人通常可自行痊癒,但身體虛弱的病人(如免疫力低下或年長者)遭受感染卻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面對此一用藥風險,研究團隊表示,民眾在使用此類藥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強效止痛藥、類固醇、抗生素)時,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腸胃道感染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例如雞蛋、肉類、生菜與未處理的水等,所以需要保持食品清潔,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要完全煮熟,食物須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沙門氏桿菌亦可來自爬蟲類,因此建議避免接觸此類寵物,若是接觸後請確實使用肥皂洗手。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飲食衛生第 1-3 招:雙手洗淨、砧板保持乾淨乾燥、生菜類清洗乾淨

飲食衛生第 4-6 招:購滿時生熟食材分開放、保存在適當溫度、砧板也要分生熟食用

飲食衛生第 7-9 招:食物完全煮熟、保溫以免食物變質、加熱注意均勻以免部份是生的

飲食衛生第 10-12 招:不吃儘快冷藏、食材應避免室溫下慢慢解凍、冰箱定期清理「資深食材」

為確認服用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是否會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郭書辰醫師、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永泰醫師與疾病管制署鄔豪欣醫師,利用健保資料庫2000到2010年資料,總共納入七萬多人進行研究,發現一年內使用口服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讓感染風險增加,正在使用者的風險高達5.39倍。

為探討哪些藥物容易造成沙門氏桿菌的腸胃道感染,研究團隊從文獻中得知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增加腸胃道感染之風險,但都未考慮病人本身已經有腸胃道疾病,所以無法推論是因為病人本身的疾病還是非氫離子幫浦制酸劑導致腸胃道感染。所以此次研究團隊於校正病人疾病後再進一步探討氫離子幫浦制酸劑與腸胃道感染的關係。

首先利用健保資料庫搜尋腸胃道感染之病人,以病例-對照研究法回溯性尋找適合個案,並校正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疾病等,希望能了解使用氫離子幫浦制酸劑與腸胃道感染之間是否有關聯。經過大量的交叉比對,確認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增加腸胃道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