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硬、味道澀,許多小孩不愛吃蔬菜,連帶也容易造成便祕以及健康問題,可是讓家長傷透腦筋。另外,許多人居住在城市之中,平常少有機會親自栽種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也不曉得蔬菜的營養價值,常常忘記要多吃各種蔬菜以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不妨看看這些巧妙的設計,讓蔬菜走進你我的生活中!
DIY蔬菜玩具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生林美鳳、吳欣蔓與洪崑涵畢業設計展示的玩具,包括切片器、微波架和研磨器,讓爸媽輕鬆帶著孩子一同把蔬果做成「蔬果粉」,裝進「粉筆」後,使孩子可以在濃湯與吐司上創作,從小培養美感與創意,也在遊戲中親近蔬菜。
營養師建議,改變蔬菜的調理方式、帶領小孩動手做菜、加入遊戲等,都是培養小孩愛上蔬菜的方法,而3至6歲是小孩創意開發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的他們最需要透過活動刺激大腦發展,也能同時培養吃蔬菜的習慣。
(圖片來源:林美鳳、吳欣蔓、洪崑涵提供)
在家也可當自耕農
常常忘記吃蔬菜嗎?何不在家自己種幾株,享受當綠拇指的快意?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系學生劉俊祐、劉彥岑設計的這一款「MIAOMIAO水耕蔬菜」,能隨居住環境自行組裝,每天早上只要捏捏水球,含有液態肥料的水分便會從底部抽上來,灌溉每盆蔬菜,不但能讓居家環境添加綠色氛圍,還能隨手收成、加菜呢!在擁擠的城市環境中,讓都市人也能享有一畝綠地,增進生活樂趣。
(圖片來源:劉俊祐、劉彥岑提供)
食材回收再利用 享受社會正義
台灣便利商店密集度為世界第一,但你知道全台便利商店一天丟掉多少過期的食物嗎?台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詹欣穎、陳姮蓉研究發現,若以平均一間商店一天丟掉的即期食品相當台幣1,000元計算,保守估計一萬家商店一年總共報廢的食物,就高達將近36億台幣!
於是她們開始思索,何不讓這些報廢食物成為肥料,並栽種在城市空地,不但達到美化環境功能,待蔬菜長成後,還能提供給低收入戶或者有需要的人,達到社會正義!
(圖片來源:詹欣穎、陳姮蓉提供)
怎麼實踐呢?只要吃完便當後,來到「城市食宴室」的基地,將廚餘放入機器製成堆肥,再將特製餐盤的兩邊卸下,中央放入植株和土壤與堆肥,即成為可放上巨大輸送帶的盆栽。
(圖片來源:詹欣穎、陳姮蓉提供)
這數條巨大的環狀輸送帶即為城市農場,依據番薯葉、空心菜、小白菜、萵苣等不同蔬菜生長時間,前端放上菜苗與報廢食物做成的肥料,經過20至50天不等,蔬菜走完一圈有如摩天輪的空中農場,待達到輸送帶尾端時,便已生長完成,等著收成。
(圖片來源:詹欣穎、陳姮蓉提供)
以上設計都還停留在構想階段,但概念新穎,彷彿一首首蔬菜狂想曲,讓灰撲撲的城市景觀增添一絲綠意,也讓人更親近蔬菜,身心皆健康!
(封面圖片來源:林美鳳、吳欣蔓、洪崑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