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率的癌症患者使用輔助醫療(Com-plementary or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CAM 含括廣泛的健康系統、策略及實作(Eisenberg, Kessler, & Foster, 1993;Lazar & O'Connor, 1997),使用CAM的癌症患者特別是具心理社會壓力、生活品質差者、抱持特定文化意涵的健康信念及在主流健康照護系統中經驗差別待遇者(Monti, Sufian, & Peterson, 2008);而諸多輔助治療策略中,身心治療最常被病人及社會大眾使用(Elkins, Marcus, Rajab, & Durgam, 2005),身心介入措施(mind-body interventions)是美國國家輔助醫療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website, 2005)界定的一特定類別的輔助醫療,提供非藥物性之介入措施,內容包含催眠、認知行為治療、放鬆、冥想、音樂等,身心介入措施將焦點放在腦、心靈、身體及行為的互動,透過這些措施觸及情緒、心理、社會、靈性及行為因素進而直接影響健康(Elkins, Fisher, & Johnson, 2010)。對於想要降低癌症相關症狀(如疼痛、噁心、疲倦及睡眠困擾)的患者而言,身心技術是特別具其吸引力的選項(Elki-ns, et al., 2010),其能有效改變對癌症的負面想法、症狀的潛在因素或重新建構對於疾病的詮釋,同時能強化因應能力、減少壓力及焦慮並改善情緒,生理及心理上的放鬆效果能降低對疼痛的敏感度,提升睡眠品質,同時降低疲憊感,進而改善症狀群。文獻顯示身心介入措施有助於改善癌症患者之疼痛、疲倦及睡眠障礙(Kwe-kkeboom, Cherwin, Lee, & Wanta, 2010),其中靜觀(meditation) 能降低癌症患者之壓力、改善情緒、生活品質及睡眠問題,越來越多隨機分組臨床試驗研究顯示瑜珈能改善生活品質、睡眠及情緒,而創造性治療(例如視覺藝術、舞蹈、音樂),可協助癌症患者表達感受及因應癌症經驗(Carlson & Bultz, 2008)。
瑜珈為一廣泛使用的身心介入措施,瑜珈整合身體運動、呼吸練習及冥想為單一多層面的活動,其主要立基於身心的連結,也就是心理及生理過程的連結。實證研究顯示練習瑜珈帶來重要的身體及心理效益,包括對不同身體症狀的效果,其中也包括癌症相關的症狀。至於心理效益方面,瑜珈能改善癌症患者之焦慮、憂鬱、情緒、生活品質及主觀睡眠品質(Bower, Woolery, Sternlieb, & Garet, 2005;Vera, et al., 2009)。愈來愈多隨機分組的實驗性研究顯示瑜珈能改善癌症患者生活品質、睡眠及情緒,實證顯示這些非侵入性的身心介入措施協助癌症患者因應身心症狀,能有效減輕的問題包括疼痛、噁心、嘔吐、焦慮、憂鬱、睡眠障礙及較差的生活品質(Carlson, Speca, Patel, & Goodey, 2003)。曾有研究發現瑜珈不但能有效改善化學治療期間乳癌婦女的噁心、嘔吐感及其嚴重感,更有能減低患者的焦慮、憂鬱、治療相關的壓力症狀及嚴重度,並在化學治療期間改善其生活品質(Raghavendra, et al., 2007)。
而另兩項淋巴癌患者隨機分組的實驗性研究均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瑜珈顯著的降低睡眠困擾,其成效包括較佳的主觀睡眠品質、較快入睡、睡得較長及較少使用助眠藥物(Carlson & Bultz, 2008;Co-hen, Warneke, Fouladi, Rodriguez, & Chaoul-Reich, 2004);至於針對58位進行放射線治療之乳癌患者隨機分組參加6週瑜珈課程或個別支持性諮商,研究結果顯示瑜珈組較支持性照顧組在焦慮、憂鬱、壓力有顯著改善(Banerjee, et al., 2007);而在另一項 128 位乳癌患者隨機分組參加 12 週的瑜珈介入措施或 12 週的等候組,結果顯示瑜珈組顯著改善生活品質、社交及減輕困擾情緒,其中 69%之參加者至少參加一半的瑜珈課程,此顯示即使中度的出席也能達到顯著的效益(Moadel, et al., 2007)。
封面圖片來源:BrittneyBush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