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又稱人工電子耳),能幫助重度失聰的病人產生一定的聲音知覺,但卻無法讓聽力完全恢復正常,為了改善患者的聽力狀況,澳洲科學家利用基因治療方式,使聽神經再生,讓患者能聽到更廣的音頻。 人工耳蝸可說  繼續閱讀..

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利用植物乳桿菌 PS128 ,發展出迥異於一般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健康為主的目的,而是讓人更快樂,甚至可以用來治療憂鬱症、自閉症、巴金森氏症等腦部相關疾病的益生菌。這也是全球第一個「  繼續閱讀..

美國一位因視網膜色素變性而失明多年的病人,經手術植入「仿生眼」後,拾回視力,如今能看到他的妻子、孫子和貓咪,成為全美第一位手術成功者。 龐茲(Roger Pontz)在少年時就被診斷出視網膜色素變性,  繼續閱讀..

3D 列印是人體再生醫學發展方向的重要一環,但目前除了技術上還有一大段距離,列印用的「墨水」也得要符合各項需求,包括能被身體接受不會被排斥或毒害人體。科學家已經發現一種天然的化合物可以加入 3D 列印  繼續閱讀..

有許多關於克服時差的方法,有沒有效倒是見仁見智,但最近一款新的 App「Entrain(搭火車)」宣稱可以幫助旅客很快適應新的時區。Entrain 背後的原理是一套數學公式,由美國空軍所贊助的研究,若  繼續閱讀..

登山健行或慢跑時突然倒下的例子時有所聞;身體不適掛急診,結果留院觀察沒事,一出院就病發的情形也不少見。如果有穿戴式的行動醫療裝置即時監測身體狀況,在病況發生前提出警告,這些情形其實都不會發生。而運用台  繼續閱讀..

對討厭數學的人而言,數學既枯燥乏味又艱澀難懂;但對數學家而言,那些艱難的符號、複雜的公式能刺激大腦,產生與藝術作品和音樂相當的美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繼續閱讀..

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利用患者生殖細胞,在實驗室培養出人造陰道,並植入四位罹患「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症候群」(MRKH)的女性身上,經多年追蹤後,這些患者的性生活都很活躍,陰道功能正常,其中 2 位擁有正常  繼續閱讀..

脊髓受傷者的新希望!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四名胸部以下癱瘓且無望改善病情的男子,在脊椎植入電子刺激裝置後,病人可以自主控制放電,  繼續閱讀..

醫療科技的進展讓一般人感到驚奇,讓罹患重病者懷抱希望,讓醫者以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病情;然而,科技產品的問世偶爾會與期待有落差,例如最近討論熱烈的穿戴式裝置,它能監控心跳、血壓、血糖和睡眠,具實用性,但卻  繼續閱讀..